近期,中心質檢室、近海室和傳感器室聯合開展了裝備極端環境試驗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在此基礎上,5月20日至23日依托中心環境檢測與可靠性實驗室,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研究成果——南極冰下湖多參數傳感器進行了極地工作模擬試驗。
開展海洋裝備的測試方法研究和裝備性能測試評估,一直是中心重要的業務方向,尤其是在極區等極端惡劣環境條件下長期工作的極地觀測探測裝備,更需要在實際布放工作前,建立試驗環境和試驗方法,最大限度的模擬其實際工作條件,進行嚴苛的試驗考核,確保其滿足應用要求。近年來,中心布放的西風帶浮標、極區漂流浮標等裝備均歷經了這樣的反復試驗過程,在實際應用中達到了預期滿意的應用效果。本次測試的南極冰下湖多參數傳感器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極地環境觀測/探測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研究成果,作為南極冰下湖無污染鉆探系統中的科學載荷平臺關鍵傳感器,用于探測3000米冰蓋下的冰下湖這一完全未知領域的壓力、溫度、電導率和pH等參數。
依據傳統的海洋儀器環境適應性試驗標準無法完全覆蓋南極冰下湖多參數傳感器的實際應用要求,為確保該型儀器在極地低溫冰凍等惡劣環境下正常工作,從而保證其探索未知領域測量數據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中心質檢室、近海室、傳感器室聯合組成科研團隊,依據項目南極現場試驗計劃中該傳感器的布放及工作過程,研究設計了試驗方案。主要是依托于中心環境檢測與可靠性實驗室實驗條件,一是模擬傳感器長期暴露在極區空氣中環境的狀態,進行低溫空氣貯存試驗;二是模擬鉆探過程出現故障時傳感器長時間滯留在冰層中的狀態,進行低溫冰凍貯存試驗;三是模擬傳感器在鉆進過程中,要經歷從低溫空氣進入到鉆探系統產生的融水(20℃左右)、再進入溫度低于0℃的湖水中的工作流程,進行模擬工作流程試驗,并保持pH探頭在-2℃的測試緩沖溶液中持續工作2小時,觀察其測量數據的變化趨勢。
此次試驗的方法研究和應用實踐,一方面,為多參數傳感器在南極冰下湖測量應用提供了模擬工作環境和流程的試驗驗證,獲取的測量數據也能夠為研制人員進一步提升傳感器的測量重復性提供幫助;另一方面,是中心環境檢測與可靠性實驗室在真實環境模擬測試方法上的一次探索和突破,實驗室也通過實際操作積累了大量經驗。(質檢室/傳感器室/近海室)